结构与工作原理
构造特点
由两张薄金属板焊接在分隔挡板上卷成螺旋形,形成两条独立通道。通道间距由定距柱支撑(间距5-25mm),材料常用碳钢或不锈钢。顶部和底部焊接封头,部分型号采用可拆卸设计(II型、III型)便于清洗。
工作原理
冷热流体分别在螺旋通道内逆流流动,通过金属板进行热传导。特殊波纹设计使流体在低流速下产生湍流,显著提升传热系数(2000-8000 W/m²·℃),比管壳式换热器高3倍。定距柱同时增强结构刚度和湍流效应。
工业场景
化工/石化:取代管壳式用于合成氨厂变换热交换、溶剂回收。
制药/食品:液体加热/冷却/蒸发,符合卫生标准。
能源环保:余热回收、废水处理。
特殊工况:含颗粒(≤50%重量)的污水、矿物悬浮液。
不适用场景
含纤维流体(易堵塞)、长期结垢介质(需化学清洗)
分类与性能参数
类型划分
按结构:不可拆式(I型)、可拆式(II/III型);单列型、组合型。
按流动方式:I型(液-液全逆流)、II型(气-液错流)。
按安装方向:垂直型和水平型。
技术参数
工作范围:压力≤2.5MPa(常规设计),温度-50~400℃(受材料和密封限制)。
换热面积:5~120m²(制药行业常用),最大可达200m²。
流速要求:液体0.8-2m/s,气体5-15m/s。